一、课程信息
课程编号:A109001B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
学 分:3
学 时:48
适用范围:全体大一新生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为大学生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内容与基本要求 | 课时安排 | 备注 | |
授课 (课时) | 课外实践 (课时) | |||
绪论 | 了解: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的意义。 掌握: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 4 |
|
|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 4 |
|
|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掌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 4 |
|
|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 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 4 |
|
|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掌握: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 6 | 做一次社会调查 (4课时) |
|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 掌握: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 6 |
|
|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 14 | 参加一次法院旁听 (2课时)
|
|
合计 |
| 48 |
|
|
四、推荐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修订版
五、授课方式
1.理论授课:以教学课件与板书为主。
2. 多媒体授课: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演示。
3.讨论:教师集中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4.实践教学:以自然班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服务活动、法院旁听等实践活动。
考核办法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平时作业(10%)、社会实践报告(15%)、课堂考勤、讨论与测验(25%)。
2.期末成绩:100分折合为总成绩的50%
3.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4.成绩评定:五级分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