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基本信息刘秀萍蓝底二寸.jpg

 

姓  名 :刘秀萍

职称/职务: 教授

硕导/博导:博导

办公地点:向阳办公区2号楼

通讯地址: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044

电子邮件:xpliu@bjtu.edu.cn

所在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政课教研

 

个人简历

 

刘秀萍,1966年生。汉族,籍贯山西,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同年到北京交通大学任教。2008年晋升教授,2009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

 

研究领域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科研项目

 

1.2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关系再考察——《神圣家族》文本学研究》,主持

2.201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关系再考察》,主持

3. 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巴黎手稿”再研究》,主持

4. 2016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的文本学研究》,主持

5.202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思想发展与近代法国政治革命关系研究》,主持

 

论文及著作

 

论文:

1.《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价值观念》,《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2期。

2.《“异化劳动学说”对“人本学”的超越》,《哲学动态》,2010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10-11。

3.《〈穆勒评注〉再探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转载 2011年第9期。

4.《货币是人的“异己的中介”》《光明日报》理论·学术, 2011年7月19日。

5.《从“劳动异化论”到“社会关系异化论”——“巴黎时期”马克思异化观的发展》,《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0期。

6.《重新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人学”论证——<巴黎手稿>思想再辨析》《哲学研究》,2011年第12期。

7.《马克思是如何通过黑格尔完成思想建构的?——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哲学动态》2011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转载2012年第1期。

8.《私有财产关系的起源、表现及其社会后果——马克思“巴黎时期”思想再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3期。

9.《马克思“巴黎手稿”的文献学问题再探究(上)》,《河北学刊》,2013年第5期。

10.《马克思“巴黎手稿”的文献学问题再探究(下)》,《河北学刊》,2013年第6期。

11.《〈资本论〉著述原貌的文献学还原》,《光明日报》,2013年8月27日。

12.《如何理解工人阶级的现实处境及其斗争策略?——重温恩格斯关于“废除谷物法”和“实行十小时工作日”问题的思路》,《理论视野》,2014年第3期。

13.《“巴黎手稿”与现时代》,《哲学动态》,2014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转载 2014年第10期。

14.《德育的“大视野”与“小方法”》,《北京教育》,2015年第3期。

15.《财产关系为什么会成为理解现代社会的“斯芬克斯之谜”?——重温〈神圣家族〉对〈普鲁东〉的分析和评判》,《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16.《人权与“自由人性”——重温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的论述及其意义》,《理论视野》,2015年第11期。

17.《重温〈神圣家族〉对〈普鲁东〉的分析和评判》,《现代哲学》,2016年第1期。

18.《青年黑格尔派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在什么地方失足的?》,《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

19.《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唯物主义——重新理解<神圣家族>对唯物主义史的梳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4期。

20.《法国大革命与马克思思想的变革》,《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11期。

21.《当前关于“四个全面”研究综述》,第二作者,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22.《〈巴黎手稿〉的人本思想与现实启示》,第二作者,社会科学家,2017年第6期。

23.《国家治理视域下的结构性转型与体制变革》,第二作者,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24.《思辨哲学与“巴黎的秘密”——神圣家族解读》,《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25.《重新辨析马克思对“犹太人问题”的解答——〈从论犹太人问题〉到〈神圣家族〉》,《哲学动态》,2019年第7期。

26.《“宗教的秘密”与人的“救赎”——〈神圣家族〉对一个普通女人命运的思考和透视》,《四川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

27.《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历程与基本经验》,第二作者,理论导刊,2019第8期。

28.《马克思对“思辨哲学”的结构性解析——以<神圣家族>中有关<巴黎的秘密>的评论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20、5转载。

29.《关于“四个自信”研究的回眸与展望》,第二作者,《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30.《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转向”》,光明日报,2020、7、6。

31.《作为“阶级”存在的工人:命运及其解放——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年第4期。

32.《透析“工人阶级状况”的经典著作——再读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理论视野》,2020年第8期。

33.《恩格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转向”中的作用》,《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34.《〈神圣家族〉与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天津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

35.《马克思“感性—对象性”概念的理论探源及其存在论革命意蕴》,第二作者,理论月刊,2020年第11期。

36.《全面理解〈共产党宣言〉对资本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7期。

37.《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各种“非科学”形态的批判——基于〈共产党宣言〉的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1期。

38.《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关键在提质》,《光明日报》评论版2022年4月15日。

39.《早期马克思“感性”概念的现象学阐释及其哲学变革意蕴》,《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22年12期转载。

40.《挥翰染墨呈现哲学之思》,《光明日报》光明书话,2023年2月16日。

41.《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析青年马克思的四重批判思想》,第二作者,《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

42.《何以走出人的需要异化之途?——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文本》,第二作者,《理论视野》,2023年第6 期。

43.《作为现代化新型实现方式的“中国式现代化”》,《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

44.《对象性视域下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论析》,第二作者,《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4年第4期。

45.《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三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二作者,《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著作:

1.《自然辩证法新编》,参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马克思“巴黎手稿”再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思想的剥离与锻造——〈神圣家族〉文本释读》,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4.《马克思论哲学与社会发展——辑录并手书》,独编写,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

5.《同一与差异——从文本出发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获奖荣誉

 

1.北京市高教学会研究生教育研究会第六次优秀高等教育论评奖活动优秀论文一等奖,2009

2.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师,2012

3.第十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9

4.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9

5.第十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1

6.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