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激扬青春奋斗力量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探寻蜀地新颜”社会实践团赴四川省开展实地调研

发布日期:2023-08-31

近日,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注重社会实践,大兴调研之风,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回信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倡导青年学生深入乡村大地“自找苦吃”,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在乡村实践中磨砺意志、培养品格,厚植爱农情怀、汲取奋斗力量。2023年8月13日,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探寻蜀地新颜”社会实践团聚焦乡村振兴、基层就业、文化传承、县域建设等主题,远赴四川省成都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各村镇开展为期9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重走习总书记足迹,观察脱贫攻坚伟大成就,感悟乡村振兴崭新图景。

 

习总书记足迹展望脱贫攻坚成

 

2021年习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中,作为全国全省主战场之一的凉山,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以“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姿态向时代交出了圆满答卷。为了近距离聚焦大凉山脱贫攻坚成就,进一步悟初心,明使命,实践团成员追寻总书记足迹,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成员们依次参观了吉好也求、吉木子洛老阿妈家的旧居以及吉好新家便民店和三河村情村史馆,聆听了总书记来村时的点滴与故事,深切感受到了凉山彝族人民成功实现两个“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成就。大家纷纷表示,三河村的巨变是党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生动实践,背后反映了彝乡人民和乡村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未来也要投身乡村振兴,为农业强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沧桑巨变,感恩奋进,大凉山儿女正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实践团成员参观三河村旧址和新村以及三河村情村史馆)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校地融合生动实践

 

习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为了切身感受乡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战斗堡垒和动力引擎作用以及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友选调生蒲科岍陪同实践团成员前往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赵善村进行实地探访,调研当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果,同时围绕基层工作、就业现状、用人需求等主题与村两委干部展开了交流座谈。在座谈中,村两委干部高度赞扬交大校友蒲科岍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并表示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优质人才扎根基层沃土。在座谈会的最后,实践团也表达了希望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与农村基层党建的融合互促,通过校地双向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愿望。此次调研是一次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成员们在实地探访中领略了党建引领下乡村基层治理的新风貌,在交流座谈中加深了对乡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了解。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夯实专业基础,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以专业知识助力基层发展新格局。

 

(实践团成员在赵善村党群服务中心展开交流座谈)

 

融合发展铺就新路产业兴旺开启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首要任务。四川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四个发力”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行台阶,凉山州委启动“三大战略”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了解彝族乡村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学习乡村振兴新思路,感悟产业振兴新活力,以所学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北京交通大学校友昭觉县委办副主任阿卢沙布陪同实践团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地莫镇万亩水稻现代农业园区、竹核镇彝乡马铃薯科普馆以及特布洛乡谷莫村调研粮食安全、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实践团现场体验万亩水稻现代农业园区,大片工整的农田和有趣的景观映入眼帘,成员们在感叹这里优美景色的同时也了解到凉山正在奋力推进安宁河流域“天府第二粮仓”建设,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勇担新时代使命。在未来,这里还会规划建设彝族农耕博物馆、民宿酒店、餐饮等设施,实现集优质水稻品种培育、稻田观光旅游、餐饮住宿、农耕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有力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彝乡马铃薯科普馆成员们了解到昭觉彝族人民以薯为生,化薯为粮,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三河村叮嘱:“要发展适宜彝乡的小土豆、苦荞、果树......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种植养殖业”。昭觉政府也不负总书记殷殷嘱托,长期以来狠抓优势特色马铃薯产业,确保粮食产量和种源优势。仓廪实,天下安。凉山始终以粮食安全为核心,坚定扛起保地稳粮的政治责任。在谷莫村成员们在村书记苏呷么子的带领下,走访参观了民宿、民俗文化坝子、文旅研学综合实践基地等,详细了解了谷莫村基本村情、特色种养植业、劳务经济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并与村两委干部就谷莫村文旅产业发展相关事宜展开了座谈。在此次调研和座谈中,大家深刻领会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首要目标的重大意义,并表示希望与谷莫村达成长期合作,拓展自身所学知识,发挥专业优势,为推动谷莫村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更好助推谷莫村文旅协同发展新模式,提升谷莫村发展效能,实践团成员从文旅发展宣传营销策略、文化衍生品设计、深化拓展红色研学项目模式等方面积极出谋划策,同时初步构思了《索玛花开迎客来——打造谷莫村文旅协同发展新模式》方案,该方案在此前“互联网+”校赛中也获得二等奖。

 

(实践团成员在万亩水稻现代农业园区参观学习)

 

(实践团成员在彝乡马铃薯科普馆参观学习) 

 

(实践团成员在谷莫村交流座谈)

 

人才激荡乡村振兴发挥基层人才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为了更好感受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优势,实践团成员分别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城北镇沐恩邸社区、地莫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和卫生院,了解乡村基层社区、禁毒和防艾工作。在沐恩邸社区成员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党群活动中心,社区“一户一档”的工作方法让成员们感叹基层工作扎实细致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艰辛。在戒毒康复工作站禁毒工作暨外流贩毒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向实践团介绍了当地独创的“1423”禁毒戒毒模式,成员们感受到了当地强大的禁毒力度、坚定的禁毒决心与显著的禁毒成效;在卫生院院长带领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了防艾工作宣传长廊、心理驿站以及健康扶贫成果展示厅,大家了解到了“1+M+N”的昭觉经验,该经验是基层一线同志们通过不断实践反复琢磨,从而确立的行之有效的、可推广、可覆盖的经验。成员们纷纷为当地防艾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赞叹,同时对基层的工作人员们表示敬仰。此外实践团成员还与来自昭觉县组织部、宣传部、农办部、住房城乡建设局、商务经济外事局、文化广电旅游局、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的代表们围绕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涵养大学生基层就业观展开了座谈,以问答的形式向代表们咨询了基层工作内容、基层就业能力需求以及在校大学生能力培养等问题。通过这次座谈,大家进一步感受到了人才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有着巨大的意义,同时也明晰了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




(实践团成员在参观、交流和座谈中感受基层人才振兴)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铸魂赋能内化于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为了更好涵养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感受以忠勇信义为底色的巴蜀文化对于当地人民所产生的影响,实践团成员们前往成都博物馆武侯祠参观,实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四川大地的沉淀,感受为巴蜀文化所滋养的四川人民的热情豪迈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第二个结合”重要论述的理解;成员们登上从西昌开往攀枝花的G5633次公益慢火车,感受成昆铁路精神,感受“快时代下的慢节奏”,感受这列火车为大凉山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赓续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此外,在昭觉县特部落村诗喜邸三河村村史馆沐恩邸社区的彝绣工坊等地的参观也让成员们无不感受到彝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魅力,亲切感受到文化铸魂的作用。


(实践团成员在各地感受文化的铸魂赋能)

 

   实践长才干,脚下求真知。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探寻蜀地新颜”社会实践团在为期9天的实践活动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动涵义。成员们前往川蜀大地的各个角落,脚沾泥土深入走访,用脚步丈量了祖国的壮美河山,争做躬身实践的实干家;成员们在追寻总书记足迹中认真观察,用眼睛发现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汲取成长营养,积蓄奋进力量;成员们在走访过程中与村干部和当地群众深入交流,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与历史同向,与人民同在;成员们在整个社会实践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内心感应“青年人生逢盛世当不负重托”的时代脉搏,争做奋进者、开拓者。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基层工作任重道远,还有许多领域需要去闯、去干、去拼。当代青年理应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奋楫扬帆擎大任,用所学知识为祖国发展贡献出自己的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