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

发布日期:2023-03-27

  

 

  为有力促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交流学术思想、展示最新学术成果,共同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2023年3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青年学者论坛。

 

   

 

  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式上,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正礼教授代表学院致欢迎词,对此次青年学者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会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欢迎。他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的发展历程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师资、学科、科研水平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并衷心希望能够通过举办此次论坛来为众多优秀青年学者搭建起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参与论坛的各高校青年学者能够以文会友,充分交流,为大家带来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辛向阳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要求”的主旨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具有擘画国家发展蓝图的功能,其蓝图具有鲜明的人民性、锚定性、实践性、创造性和世界性特点。此外,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以贯之地丰富和发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宝库,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从而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行稳致远。辛向阳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内容深刻,为接下来的发言起到了高端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式由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士鹏教授主持。

 

   

 

  论坛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家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辛向阳研究员主持。

 

  

  

 

  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组织部徐宝义副部长以“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为题,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从而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因此,我们必须珍视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宝贵成果,沿着党的自我革命的轨道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张晓萌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叙事”为题,指出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从文明的高度出发,在与非西方世界文明叙事相呼应的基础上,重塑人类现代化观念体系,重新定义“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叙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一级调研员兼副处长王刚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及国外共产党对其的认识”为题,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四个方面指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越来越热,越来越得到国外特别是政党人士的认可,这将为我国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明冲副教授以“现代性与中国共产党制度文化的含蓄”为题,从中国共产党制度文化建设的现代性要素、中国共产党制度文化建设的现代性目标、中国共产党制度文化含蓄的现代性指向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制度文化现代性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珊珊副教授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题,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四个方面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保证。

 

   

 

  第二阶段专家报告,由《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副主编、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付科教授主持。

 

  

  

 

  北京协和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欢副院长以“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为题,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认为这是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树焕副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引进与价值意蕴——基于中国共产党的话语考察”为题,在追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梳理探讨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历时阐释和话语演变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历史轨迹,并从中透视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永进副教授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为题,指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本质、性质特征、基本构成、战略安排、国际影响等重大问题的话语表达,它回应了“两大大局”的时代要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概括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追求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具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原创性贡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话语指导、在驳斥西方话语攻击中为中国式现代化赢得国际话语权的时代价值。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国瑞讲师以“邓小平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为题,站在新时代高度,结合关于邓小平理论以及邓小平历史地位等的重要论述,对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历程和主要考量进行分析,指出邓小平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和中国话语的现代化。

 

   

 

  第三阶段专家报告,由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田永静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史为磊副教授以“对新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几点再思考”为题,从新中国工业化的提出、起步方式、道路选择、动力源泉、目标偏好等方面系统论述了新中国工业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将工业化的共性规律与中国的个性化国情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裴植助理教授以“世界历史视域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利国选择”为题,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中,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这一群体在强敌环伺、壁垒森严的斗争环境中围绕再造中国、重振中华进行的各种现代化思考进行考察,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群体“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整体思想风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禚明亮研究员以“在国际阐释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为题,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出发,指出要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跨越西方贫富差距大峡谷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追求物质富足和精神富裕相统一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倡导人与自然共生,为人类永续发展提供生态大道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携手各国应对全球性挑战,开创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故事。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楠楠讲师以“从三重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为题,指出从理论维度上看,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评价尺度和发展标识;从历史维度上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过程就是人的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从实践维度上来看,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用先进制度规约和管控资本。

 

   

 

  第四阶段专家报告,由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闫长丽副教授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祝奉明副教授以“新时代党组织组织功能的科学范畴”为题,在对组织功能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指出其包括服务和管理、规范和引领、整合和动员的主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杨彬彬研究员以“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构建的世界意义”为题,指出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所形成的一系列概念、命题、论断等,构成了富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现代化表达形态,这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话语表达形态,有力消解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话语,重塑了现代化话语国际传播格局与态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国龙讲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旨趣”为题,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进行对比,指出不同于西方动辄以人权大棒、经济制裁、武力干涉等手段臻于实现西方自由主义发展模式普遍化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现代化之路。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长江讲师以“人口规模巨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为题,从劳动力生产要素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巨大的劳动力规模对社会生产组织和运行的深刻影响,并指出在新时代有效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必须持续提升人口素质、培养大批各类人才、并与创新驱动的产业体系相结合。

 

  

 

  闭幕式阶段,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正礼教授进行论坛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论坛主题鲜明、层次高端、视角宽广、观点新颖,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全景式、多维度的系统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与实践意义。他倡议交大师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研究中,要认真借鉴今天论坛的理论观点和真知灼见,把专家学者贡献的思想精华转化为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