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宣传阐释,2023年6月17日,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编辑部举办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上,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海代表学校致辞,对此次会议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代表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郭海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的发展历程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衷心祝愿本次研讨会能够围绕会议主题展开充分交流、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主编崔友平代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以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编辑部致辞。崔友平介绍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创建发展的相关情况,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不断加强与兄弟院校、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协同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研究,努力为党和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北京交通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韩振峰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研讨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家报告由《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执行主编黄晓武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研究员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为题,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孔明安教授以“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为题,从民族国家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显著特征。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处处长、研究员吕增奎以“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普遍性的初步思考”为题,结合对建设中华现代文明的思考,探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何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虎生教授以“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为题,梳理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和重大成果。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侯衍社教授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品质向度”为题,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性、协调性、开放性等品质特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美容教授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题,分析了建设教育强国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与具体路径。
第二阶段专家报告由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管前程副教授主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义良教授以马克思主义文明形态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弊端,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新刚教授以“资本治理视野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为题,探讨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中如何引导和规范资本力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春玺教授以“党的自我革命规范体系的结构、功能与运行逻辑”为题,分析了构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规范体系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付科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为题,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历程和伟大成就。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研室王学斌教授围绕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主题,提出应从不同视角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认知。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效东教授以“从《中庸》答子路问强论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题,从应然层面探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应强在何处。
闭幕式阶段,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正礼教授作会议总结发言。高正礼指出,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层次高端、思想新颖、视野广泛、启发深远,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不懈为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更大贡献。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内容丰富、讨论深入,碰撞出了不少宝贵的思想火花,对于学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