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5年4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了“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青年学术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滨州医学院以及《教学与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党建》杂志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代世界出版社等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出版社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冬梅主持了开幕式。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正礼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副主编赵付科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
第一阶段专家报告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主编周宇宏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陈培永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洪森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代玉启教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明冲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琳教授分别以《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走向》《科学把握“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文风:理论创新和传播的重要观测点》《“多向度的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人学本体论阐释》《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的五个关系》为题做了发言。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肖光文教授作第一阶段的点评总结。
第二阶段专家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任王赟鹏主持。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邵芳强教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大鹏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李永进,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静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史为磊副教授分别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生成逻辑、基本原则和实践进路》《从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原则理解“旧邦新命”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第二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论析》为题做了发言。
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守连教授作第二阶段的点评总结。
第三阶段专家报告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孔令奇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祝奉明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副教授张廷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贾凯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执行副主编王国龙分别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内在差异》《关于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思考》《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的历史之维——以“第二个结合”为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题做了发言。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邱仁富教授作第三阶段的点评总结。
第四阶段专家报告由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卜建华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刘俊杰副教授,当代世界出版社社长助理、第一编辑部主任刘娟娟,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戏戏副教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顾超老师,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鑫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尚娜娜老师分别以《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学术出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数字时代人的生存方式的审思》《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基因”》《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区别及其特征》为题做了发言。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徐建飞教授作第四阶段的点评总结。
闭幕式由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士鹏教授主持。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刚教授作最终总结发言。
此次研讨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聚焦前沿议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与会专家学者在思想碰撞中形成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理论观点,为学界进一步深化中国式现代化与党的理论创新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启示。